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些數據,膽固醇公式
總膽固醇CHOL 是 三酸甘油脂TG、高密度HDL、低密度LDL,依照比例加起來
CHOL = HDL(好的膽固醇) + LDL(壞的膽固醇) + (TG/5) 註1*
為什麼要控制膽固醇
膽固醇跟粥狀動脈硬化有關係,粥狀動脈硬化、斑塊會導致血管狹窄,甚至阻塞

Ref https://health99.hpa.gov.tw/storage/pdf/materials/12272.pdf
血管就像我們廚房的排水管。若以便當比喻我們吃進來的食物,假如每天吃油膩的便當卻不使用洗碗精清潔,直接往水槽沖,管道終究會堵塞。而且往往要等到完全塞住那天,才會想到要用通樂疏通!
水管可以靠化學藥劑疏通,血管幾乎沒有秒解的「通樂」。膽固醇斑塊會沿著血管逐漸堆積,愈到末梢愈細,症狀常在完全阻塞才出現。心臟的狹窄,我們有時會用支架把那一段撐開;但那不是清除斑塊,而是緊急的重建。
腦血管的急性阻塞,若符合條件,可能採用靜脈血栓溶解(IV tPA),或機械取栓(IA, Mechanical Thrombectomy)。是否可行,要看黃金時間窗(常見在幾小時內,註2)、影像與神經學評估(例如 NIHSS 4–25 這類「不太輕也不至於無法救治」的區間),而且兩種治療都有出血等風險。
比較 | 水管/排水管 | 血管 |
---|---|---|
堵塞成因 | 油垢堆積 | LDL/TG 與發炎造成斑塊 |
平時保養 | 清潔劑、刷洗 | 飲食、運動、藥物(Statin 等) |
完全阻塞後 | 通樂、拆管 | 心導管支架(僅撐開狹窄處)、腦中風急救 |
初級預防
1沒有慢性病,不管你胖瘦男女老少
低密度超過190,都建議吃藥!
2沒有慢性病,五個風險因子,決定多嚴格要吃藥
年紀、高密度過低、家族史、抽菸、高血壓
LDL起始用藥值 | 健保給付 (預算有限,較寬鬆) | 2022台灣最新指引 (最佳化風險控制,較嚴格) |
0個危險因子 | 190mg/dL | 160mg/dL |
1個危險因子 | 160mg/dL | 130mg/dL |
2個危險因子 | 130mg/dL | 115mg/dL |
健保給付:五項超過兩項則低密度LDL130吃藥,五項中零項低密度LDL190吃藥
2022台灣最新指引:五項超過兩項則低密度LDL115吃藥,五項中零項低密度LDL160吃藥
健保給付的條件 (圖ㄧ)跟2022台灣最新指引 (圖二)的建議會差15-30
健保藥物給付,三到六個月的非藥物治療(飲食運動),再來用藥
3腎臟病、糖尿病
2022台灣最新指引 直接建議,目標控制在100以下。
次級預防 (圖三)
=已有心臟病CAD、中風CVA TIA、周邊動脈阻塞PAOD,等粥狀硬化心血管併發症ASCVD
標準會非常嚴格,低密度LDL要到70以下。
最嚴格比如多次心肌梗塞過,2022台灣最新指引甚至建議低密度LDL要到55以下
這也是為什麼你問你朋友有沒有吃藥,不等於 你自己要不要吃藥啊
考量的面向非常多,這麼複雜,把這個煩惱留給醫師吧
https://www.hpa.gov.tw/Pages/List.aspx?nodeid=361
本內容為健康教育,非個別診療建議;實際治療請依臨床評估與最新指引(Guideline),急性症狀請立即就醫
補充說明
註1*公式限制:點出 TG/5 為 VLDL 估算、僅在 TG < 400 mg/dL 時適用(Friedewald)。
註2*黃金急救時間窗:以一般臨床通用的範圍描述(IV tPA ≤4.5h;取栓 6–24h 視影像決定)。
醫師要知道



次級預防 (圖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