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最棒的投資:營養師飲控,醫師減重減脂

初衷:正值壓力大的一年,卻發現30歲已不再像25歲可以隨心所欲的靠吃舒壓

本身簡介:幾乎不自主買零食吃、手搖幾乎不喝,耐得住重複的食物(不連續兩餐吃一樣的就好),不會因週末增加外食

死穴:愛吃麵包,愛吃夜市小吃。對於請客抱持著一定要回本的心(包含喜餅)。去日本回國買太多零食。喜歡以果替代菜。小時候爸媽的教育不能浪費,會把便當全部的飯吃完。對於桌上有放零食感到阿雜,一定會放到肚子裡(貪吃、貪小便宜體質)

(以上經過兩個月調整,習慣都改正了,大腦非常有可塑性啊🍵)

最初體重:59kg/體脂率32.7%

結案體重:55.9kg/體脂率28.9%

推薦營養師 @feibi_nutrition ,無利益,肉身真實努力了兩個月,費用約落在5000-10000,費用應該會持續上升 ,請自己詢價 https://lin.ee/9RPvM5w

📍吃的費用

早餐自己弄(早餐店容易地雷),超商大概控制預算在70,午餐晚餐大致要抓一餐120-150

自己煮比較能省錢。蛋白質:雞胸肉1包、乳清1包都大約60元,全聯盤裝肉類(90-150)約可吃兩餐。菜也是外面買偏貴,自助餐三樣菜夾滿+半飯抓70-90,自己煮可以超便宜(菜市場3把50)

醫院便當(飯太多、菜太少、蛋白質有點不足)加減吃,調整成1/2-1/3的飯,再自己去自助餐買菜,超商買茶葉蛋,或超商關東煮絞白筍蘿蔔,是開心的一餐!

📍怎麼跟營養師執行

需要事先填寫問卷,比如大概每天吃什麼。

菜單第一週會規劃,僅此一份,因為不可能永遠照著菜單吃,要學會自己估。

每日回報三餐,隔天早上九點傳昨天的。每週二量空腹體重,每兩週一次通話諮詢(這很重要,講話可以把問題傳遞的比文字更清楚),每一個月量體脂。

推薦晚餐吃完上傳給營養師,之後就不再進食。

課前教學會提供六大營養食物份量換算!不是用算熱量的!

像我被設定,全穀5份,蛋豆魚肉類11份,蔬菜4份,水果1份,乳品1份,油脂3份(約1300kcal)

自己練習計算,營養師隔天回饋、改作業,並且建議多吃的熱量從哪裡平衡掉

✨少飯根本沒有想像中可怕,有蛋白質有菜,延長進食、咀嚼時間,沒有挨餓✨

📍怎麼自我執行

過程:早餐超商或自己準備,週間午餐外食,週末午餐自己煮,晚餐七天中只有一半自己煮

備餐者先顧好自己:備餐跟男友分開,以往會為了統一準備,避開他不吃的蔬菜,但先顧好自己的飲食均衡,比如彩椒洋蔥分裝起來分三次吃

蹭飯者低調進行:夾成自己要的餐盤比例,不要講出來在減飯等字詞,上一輩會覺得浪費

外食吃過:八方、摩斯、台式早餐店、肉包店、永和豆漿、爭鮮、自助餐、素食自助餐

沒有錯過聚餐而有剝奪感:合菜、起家雞、雞排、披薩

飲料:乳清,會甜是因代糖,但不佔糖分扣打

飲料人可喝漸漸減糖茶類,我遇到請客有糖的就拿回家分享熱量給男友(計畫通)

大家可以查一下TDEE等相關科普知識,總之七分飲食三分運動,我七月值班,所以頂多把握八月五六日運動,一到四下班是一攤會呼吸的肉

✨關注吃飽而非吃完,導正貪吃體質✨

✨正餐吃飽,對於餐間點心、手搖、宵夜的誘惑,就能平靜面對✨

對於精緻澱粉抵抗力增加,大腦運轉=糖+油,吃了我正餐就要更忌醣、忌油,不行不行

對於炸物抵抗力也很高,大腦運轉=極少的蛋白質+油,吃了我正餐就要更忌油,不行不行

📍執行簡單化

before:從早餐開始,記得吃幾份,一次次加總
執行兩週後發現,我早餐蛋白質都吃不夠,午餐蔬菜吃不夠,導致晚餐要惡補,但下班已累,吃太飽要等消化才能睡

after:總量除3,從早開始搜集蛋白質、蔬菜,下一餐多退少補即可!

📍晚下班不方便下廚怎麼怎麼執行?

蔬菜:自助餐(偏油,推薦熱水、清湯再川燙)、或熱炒攤買蔬菜

蛋白質:氣炸鍋、即食雞胸肉+備菜蔬菜洋蔥等

全榖:超商地瓜、烤地瓜備餐、買飯

📍實際執行心得:比想像中更需要營養師進行

雖然身為醫護人員,以為自己蠻有常識,但面對琳瑯滿目的外食,卻常常選到地雷區

心理支持:壓力大,自己忽視無感的時候,飲食狀況最誠實顯現

負向導正:吃太少的時候有人拉你一把回正途

正向增強:做得好的時候需要鼓勵與認同感

讓我可以只要專心於食物份量對不對,而非無限上綱是不是做了什麼讓體重沒有掉

我不需要忍住不吃,也沒有168(我辦不到),我只是朝對的食物去選擇!

📍無須數字焦慮

七月底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壓力很大,食慾不好一兩週,但體重卻都沒有掉,對減重還是有得失心,這時營養師卻提醒我:

⎡面對壓力身體保護機制會讓你保持體重,目前這樣不錯了!吃飽睡好調適壓力,體重會自然慢慢再出現改變的!不然工作已經有壓力,吃東西還充滿壓力,這樣會不開心的⎦(超暖😭

有國家考試證照的專業營養師協助之下,我更深刻的體會到

✨不會為了成效,讓我有危險!我是人,不是他的成績單✨

✨學到並維持正確的飲食習慣,比追數數字更重要,對數字放寬得失心✨

訂閱
通知關於
guest

0 留言
回饋意見
查看所有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