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題我思考了滿久,到底要拿什麼舉例
臨床知識就像拼圖
複雜細碎程度猶如梵谷的星空
500片的拼圖跟10000片的拼圖難度差異大
拼拼圖會有原圖全貌給你參考
偏偏臨床知識,沒有拼圖全貌給你參考
醫學生到路障,常常在一片問號中摸索
–
🧩降低難度,先有整體觀念
大一大二我覺得都唸到醫學系了
還要唸中文書真是恥
原文書就像10000片的拼圖
共筆就像學校老師仿作後的星空
還原度不夠好(比如章節佔比調整過)
礙於原文書太難,就只能靠共筆
–
當路障發現每兩週就要跑一科
根本不可能短時間念聖經原文書
老師投影片+first choice,雖有知識,卻碎碎的
就像是根沒長穩的樹
–
🧩多逛合記
心電圖直到我大六去澳洲交換
給澳洲總醫師開示了一番
intern前再讀一次,才有完整感
「心電圖學必備、圖解心電圖快速導讀(At a glance系列)」
「The ECG Made Easy、Life in the Fast Lane ECG Library 」
都是較簡單又有全貌的書
對我而言就像500片的拼圖,先取得拼圖全貌
中文那兩本書都在「合記書局」,搜尋心電圖超過十本
–
🧩再看統整型教材
如小麻、first choice、first aid
統整型教材,只放重點,看得順代表程度ok了
看不順,就代表要回頭第一步降低難度找教材
–
🧩基礎醫學是臨床醫學最好的打底
四升五的暑假,考完一階國考後
強烈建議先翻一翻臨床的first choice
常聽到:會不會太早買
不會!FC內容根本沒在改版,只有增加考題,詳解也沒多細
考前必買「醫師國考試題詳解:臨床醫學」
💡你的任務不是看懂
💡是篩選一階國考哪些是你繼續要帶走的知識
老趙的病理就像基礎內科
進臨床很實用,可惜當年國考題方向很偏
💡讀→用→不會→重新審視
💡讀→用→會→複習鞏固
比如外科術式當然看不懂,要複習解剖、病理癌症
你看刀才可以發問
run科的那兩週才看FC,只會不斷被追趕(曾經的我)
路障旋風之旅,變成走馬看花就可惜了
–
🧩集大成當checkpoint。舉例ACLS、國考
ACLS就是集大成
生理、病理、內科、心電圖、藥理
先考BLS(路障)簡單取得全貌,再考ACLS(intern)
如果背流程圖,考試放水,背考古,考試要通過不困難
集大成就是很好的複習時間
現在沒intern,錯過這次複習,下一次住院醫師就沒空了
–
🧩建議讀paper嗎
老師有言:研究就是把很簡單的事情變得很複雜(誤)
比如探討10000片的其中1塊拼圖怎麼來的
關鍵字搜尋到的期刊,依照路障的能力無法篩選好壞
甚至也會太偏美國、英國,不夠台灣
路障閱讀期刊以學習醫學語言、了解研究架構為重
推薦uptodate,也是很有整體觀的教材
期刊行有餘力再讀
–
會太難嗎(^_^)a
如果不是三類組的朋友,我也儘量用一些比喻了
歡迎在留言給一些回饋與鼓勵
–
#阿姨解惑 #阿姨讀西醫 #在醫院a姨
–
#醫院日常 #醫療日常 #醫院人生
#醫護人員 #醫師 #醫學 #醫學生 #醫學系
#讀書帳 #讀書日記 #讀書計畫 #讀書方法
#筆記分享 #筆記 #筆記方法 #電子手帳
#醫院生存筆記 #醫學系日常 #醫學生日常
#路障 #路障人生 #路障生活 #acls #心臟內科
如何組織臨床知識

訂閱
登入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