診斷方法 | 正常 | 糖尿病前期 | 糖尿病 |
---|---|---|---|
口服葡萄糖耐受測試OGTT (2hr, 75g) | < 140 mg/dL | 140–199 mg/dL | ≥ 200 |
禁食血漿葡萄糖 FPG (8hr) | < 100 mg/dL | 100–125 mg/dL | ≥ 126 mg/dL |
糖化血色素 HbA1C | < 5.7% | 5.7–6.4% | ≥ 6.5% |
- 空腹8小時以上的血漿血糖值≥126 mg/dL
- 口服75公克葡萄糖耐受試驗2小時血漿血糖值≥200mg/dL
- H6A1c ≥ 6.5%,反映過去 2–3 個月平均血糖
- 臨床上有糖尿病症狀(多喝、多尿、多吃、體重減輕等),且隨機血漿血糖值≥200mg/dL。
- 上1-3情況必須有兩次檢查合乎標準,至於第四情況只要一次即可
- 口服葡萄糖耐受測試OGTT (2hr, 75g):喝下 75g 葡萄糖後,2 小時測血糖
糖尿病分第一型與第二型,HOMA IR的概念
- 第1型糖尿病:
佔所有糖尿病患的5-10%
主要是胰臟B細胞受到自體免疫抗體破壞 ◦ 容易出現酮酸血症,需終生注射胰島素
- 第2型糖尿病:
佔糖尿病患的90-95%,其中第二型病理機轉包括胰島素阻抗與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。
胰島素阻抗就像是身體的細胞對胰島素這把「鑰匙」變得遲鈍,無法順利打開門,讓葡萄糖進入細胞提供能量。
身體為了彌補,會分泌更多胰島素,但這會讓血液中的血糖和胰島素都升高,長久下來,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更低,導致血糖調節失常,增加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。
體檢常用 HOMA IR 評估胰島素阻抗
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
公式:空腹血糖值 (mg/dl) x 空腹胰島素值(mIU/L)]/ 405
目前健保對空腹胰島素非一般常規給付,多數需要自費,是否檢驗請與醫師討論。
升糖指數GI值
升糖指數GI(glycemic index)以純葡萄糖為GI值100,在亞洲廣為使用。
攝入含特定數量(如50克)可吸收碳水化合物的食物,餐後 2 小時測增量血糖曲線下面積
進食順序:水→蛋白→蔬菜→飯/水果。
澱粉飽得快也餓得快,飽足感約兩小時,加入蛋白質蔬菜,飽足感可以延長到四小時。可以降低血糖峰值。
主食形態與份量,
白米畢竟是精緻過的澱粉,相比地瓜、南瓜這類食物,它更容易被身體吸收。
稀飯比白米更細碎,會讓血糖波動更快。
一大盒炒飯的量絕對不理想。炒飯的量通常需要減半,還要搭配蔬菜和肉類,血糖才不會上升得太快。
炒飯、燴飯、羹飯、冬粉等,以及羹湯類和麵線都會讓血糖上升非常快。尤其是那些較細碎的澱粉材質,或是勾芡類食物,都容易導致血糖快速上升。
隱形糖
水果
水果在台灣很容易吃過量。減脂時一天 1–2 個拳頭為宜;大根香蕉≈兩份水果。
水果不能代替蔬菜;兩者是不同類別。蔬菜熱量極低。
熱量對照:碳水/糖(carbohydrate/sugar) 4 kcal/g;蛋白質(protein) 4 kcal/g。
脂肪 1 g = 9 kcal。各種料理油與醬、水餃餡的高脂,都會讓熱量不知不覺超標。
酒精 7 kcal/g,長期仍會反映在血脂(尤其三酸甘油脂TG )上。
精製澱粉與能量密度
精製糖常見來源:麵包、蛋糕、點心、餅乾、水餃等。
麵包吃起來不油不甜,但多半經高油+高糖烘烤才有香氣與口感。夜市小吃如蔥油餅、地瓜球亦然。
以菠蘿麵包為例:脂肪 18.5 g、碳水 54.1 g、蛋白質 9.4g =421 kcal。

常見糖分來源|飲料
每日糖分建議以 ~20 g 為警戒。
常見飲料:純OO紅茶 16.8 g *2、波O果菜汁 33 g、麥O奶茶(小罐)32.6 g、比O多 50–60 g。
改法:從半糖 → 微糖 → 無糖,特別是用微甜飲料代水的人要注意。
手搖飲一杯珍奶的熱量接近一個便當:糖+粉圓+奶加總所致。
